
【輝達美國設廠】攜手台積電與鴻海打造AI超級電腦 – 政策驅動與供應鏈重構深度解析
輝達(NVIDIA)宣布將在美國打造一座 AI 超級電腦完整製造基地,總投資超過新台幣 16 兆,並攜手台積電、鴻海、緯創、日月光等夥伴參與製造、封裝與系統整合。這不只是技術層面的合作,更是地緣政治與政策戰略下的供應鏈大重構。
背景介紹|AI 製造為何轉往美國?
過去全球 AI 晶片多在亞洲生產,尤其台積電主導製造流程。但在中美科技戰與關稅政策雙重壓力下,輝達選擇在美國本土建立完整供應鏈。這次規模高達數千億美元,象徵美國在 AI 國安與科技自主化上的重大推進。
其中,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擴廠將提供 2 萬 8104 坪的先進製造空間,鴻海與緯創則在德州建置超級電腦組裝基地,矽品與艾克爾則負責封裝與測試,供應鏈分工完整且高效。
政策解析|川普:這是因為「我」與關稅政策
「他們之所以這麼做,是因為 11 月 5 日的選舉,還有一個叫關稅的東西,那是字典裡最美的詞。」-美國總統川普
川普在記者會上高調點名輝達與其合作夥伴,並表示這項重大決策,反映了其過去推動的「美國製造」政策見效。他更聲稱關稅壓力與政治選舉,是讓企業重返美國的兩大原因。
根據外媒報導,輝達 CEO 黃仁勳曾前往佛州海湖莊園與川普共進晚餐,疑似在會面中敲定合作方針,也讓這場科技巨擘回流案被貼上政治色彩。
市場影響|鴻海、台積電正式進入美國 AI 戰略核心
這次合作對鴻海而言意義重大,代表從單純代工轉為「AI 超級電腦製造夥伴」。鴻海在德州工廠將負責整機組裝,進一步提升高階代工技術比重,也為未來爭取更多 AI/HPC 項目打下基礎。
台積電則以 5 奈米與 3 奈米製程布局美國,在高端製程與地緣分布間取得平衡。本案預計於未來 12~15 個月內投入生產,代表 2026 年起,美國將擁有自主生產 AI 晶片與整機系統的能力。
後續觀察點|AI 製造地圖是否將重繪?
本次輝達主導的超級電腦生產線,結合了台灣技術與美國資金、政策優勢,是否會成為新模式?未來是否有更多台廠前進美國?美國政府是否提供補貼計畫與關稅減免?都值得持續追蹤。
此外,中國是否會反制或強化自主研發,對全球 AI 供應鏈平衡也將帶來挑戰。此案不只是企業投資,更可能成為美中 AI 戰略的新起點。
延伸閱讀
讀者行動 CTA
如果你也關注台灣科技產業如何進軍美國、參與 AI 戰略佈局,歡迎收藏本站《鴻海投資助手》,我們每天追蹤輝達、台積電、鴻海動態與美中科技政策變化。也歡迎加入 LINE 社群一起討論!